服务热线

13262752056
网站导航
材料检测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材料检测 >

不锈钢应力腐蚀和晶间腐蚀有什么不同?

时间:2023-01-09 16:43:57 点击次数:0
 

在不锈钢的问题上经常提到应力腐蚀和晶间腐蚀,他们的腐蚀到底有什么不同呢?如何区分呢?

1、晶间腐蚀


晶粒间界是结晶方向不同的晶粒间紊乱错合的界域,因而,它们是金属中各溶质元素偏析或金属化合物沉淀析出的有利区域。在某些腐蚀介质中,晶粒间可能先行被腐蚀。这种沿着材料晶粒间界先行发生腐蚀,使晶粒之间丧失结合力的局部破坏现象,称为晶间腐蚀。特点是金属的外形尺寸几乎不变,大多数仍保持金属光泽,但金属的强度和延性下降,冷弯后表面出现裂缝,失去金属声,作断面金相检查时,可发现晶界或毗邻区域发生局部腐蚀,甚至晶粒脱落,腐蚀沿晶界发展推进较为均匀。

2、应力腐蚀


金属材料在应力(拉应力)和腐蚀介质的联合作用下,经过一定时间后出现低于材料强度*限的脆性开裂现象,致使金属材料失效,这种现象称为应力腐蚀开裂。特点是出现腐蚀裂缝甚至断裂,裂缝的起源点往往在点腐蚀小孔或腐蚀小坑的底部;裂缝扩展有沿晶间、穿晶粒和混合型三种,主裂缝通常垂直于应力方向,多半有分枝;裂缝端部尖锐,裂缝内壁及金属外表面的腐蚀程度通常很轻微,裂缝端部的扩张速度很快,断口具有脆性断裂的特征。

首先,试验方法不同,晶间腐蚀试验采用硫酸和硫酸铜,加热温度650℃左右;应力腐蚀试验采用沸腾氯化镁,加热到1025℃。

其次,试验目的不同,晶间腐蚀试验是考核沿晶界的局部腐蚀情况;应力腐蚀试验是考核表面裂纹所显示的应力承受水平。

其相同之处是,都是针对不锈钢的检验,都是当对检验结构有疑问时,采用金相检验予以确认。

晶间腐蚀:金属晶界区域的溶解速度远大于晶粒本体的溶解速度时,就会产生晶间腐蚀,产生原因主要是金属晶界区的物质同晶粒本体的电化学性质有差异(外在要具有适当的介质在该介质条件下足以显示出晶界物质同晶粒本体之间的电化学性质差异,而这种差异引起不等速溶解)。

当固溶处理后的奥氏体不锈在500——850温度范围内加热时过饱和的碳就要全部或部分地从奥氏体中析出,形成铬地碳化物,分布在晶界上,析出的碳化铬的含铬量比奥氏体基体的含铬量高得多,含铬量这样高的碳化晶界析出必然使碳化物附近的晶界区贫铬,形成贫铬区,贫铬区的电解密度比晶粒本体溶解电解密度大很多,从而使贫铬区优先溶解,产生晶间腐蚀。

应力腐蚀:是指在静拉伸力和腐蚀介质共同作用下产生的,是定向的阳*溶解形成的。

应力腐蚀现象包括四个要素:


1、敏感的金属材料;

2、特定的介质环境;

3、处于张应力状态下;

4、经过一定的时间。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更多其他检测内容请加微信或电联。

Copyright © 2021 万检(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19010749号

邮箱:Service@Baijiantest.Com 电话:13262752056(微信同号)

关注我们

服务热线

13262752056(微信同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