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的防霉试验主要是定性检测。试验原理如下:将经过防霉处理的纺织品和未经过防霉处理的纺织品分别接种一定量的试验霉菌,并在适宜霉菌生长的环境条件下放置一定时间,根据对霉菌 样品表面的生长用于评估纺织品的防霉性。样品表面的模具面积越小,样品的防霉性能越好。如果样品表面没有霉菌,则意味着样品不太可能被霉菌污染。
根据接种后样品的放置方式,分为干法(或悬挂法)和湿法(平板培养法),还有土埋法。生物降解等劣化,导致断裂强度发生变化,本文不再详细介绍土埋法。
培养皿法的优点:适用于小样品的测试,每个样品相对独立,互不干扰,节省空间,不适合大样品的整体测试;缺点:湿度控制,板材需要较多的无机盐介质来保持足够的湿度,否则介质会失水开裂,湿度降低影响测试。
悬挂法的优点:适用于测试较大或较厚的样品,只要箱内有足够的水,湿度可以恒定;缺点:同时测试多个样品需要多个湿度箱,占用空间大。
培养皿法或悬挂法的选择应根据样品的厚度选择;此外,户外使用的纺织品最好采用悬挂方式。
湿室悬挂法:将待测样品接种后悬挂在湿室中(密闭箱内装有一定量的水,样品悬浮在上方,不能接触水),将湿室置于一定温度环境下,培养28天后观察样品表面的霉菌生长情况。
培养皿检测法:即将样品置于无机盐培养基培养皿中,接种后置于一定温湿度环境中,培养一定时间后观察样品表面霉菌生长情况. 有关纺织品防霉测试方法的概述,请参见表 2。
纺织品抑菌试验影响因素探讨
1、测试菌株
抗菌检测法的试验菌株以细菌为主,少数标准品中加入酵母菌。在抗菌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中,菌种的选择必须具有科学性和代表性。纺织品抗菌处理的目的是使纺织品抑制和杀死与其表面接触的病原菌,防止疾病的传播。
因此,试验菌株的选择主要基于以下两点:一是试验菌株是人体皮肤或黏膜上常见的条件致病菌,二是在空气环境中分布广泛。金黄色葡萄球菌广泛分布于空气和土壤中,人和动物是主要携带者。它通常存在于健康人的鼻腔、喉咙、头发和表皮中,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是革兰氏阳性菌中耐药性最强的。致病菌强,因此为革兰氏阳性菌的代表。
大肠杆菌分布广泛,在各种实验中被用作革兰氏阴性菌的代表菌株。肺炎克雷伯菌存在于人体肠道和呼吸道,可引起支气管炎、肺炎、泌尿道和外伤感染,甚至败血症、脑膜炎、腹膜炎等,常作为革兰氏阴性菌的代表用于纺织品的抗菌检测。
白色念珠菌是人类皮肤和黏膜常见的机会性致病酵母。通常存在于正常人的口腔、上呼吸道、肠道和阴道。一般来说,正常人体内的白色念珠菌数量很少,不会引起疾病。如果力减弱或正常菌群的相互作用失去平衡,细菌就会繁殖并侵入细胞引起疾病。白色念珠菌具有易于计数和观察的细菌样菌落,常被用作酵母的代表。
目前,就大多数抗菌产品的抗菌特性而言,通常选择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或肺炎克雷伯菌和白色念珠菌分别作为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和酵母菌的代表。但实际上,仅仅用这三种细菌来代表织物的抗菌性能是远远不够的[8],而作为一个标准,除了科学性之外,还需要考虑可操作性和测试效率。在基本菌种的基础上,根据产品的特殊用途,增加其他试验菌种。
2、接种物的制备方法
菌液的配制是抗菌试验中非常关键的一步,直接决定了试验中细菌生长的好坏。目前的制备方法分为两步法和三步法。所谓两步法,就是连续2次激活菌体,制备接种液;三步法是将菌体活化3次连续传代制备接种液。
在抗菌测试中,必须选用活性较高的细菌,才能真正体现抗菌纺织品的抗菌性能。在测试中,根据培养前后对照样品上细菌的生长情况来判断活性水平。细菌生长得越多,它们的活性就越高;反之,则越低。定量试验中菌株的制备分为两步活化法和三步活化法。不同的活化方法对试验菌的活性影响很大。
3、比较
在定量培养中,由于抑菌率是根据样品与对照样品之间回收菌数的减少率来计算的,因此对照样品上受试菌数的增加直接影响抑菌结果。速度。
不同的对照样品对测试细菌的生长速度有很大的影响。在这个实验室里,测试来自不同机构的对照样品。因此,控制样品的标准化可以增强各检测机构检测结果的重复性和再现性。
4、其他因素的影响
样品量对结果有显着影响。在目前所有的方法中,根据测试结果计算出的参数与样品量无关,在一些标准中,只给出了样品量范围。样品用量越多,活菌数减少越多,抗菌效果越好,但这一结果并不能真实反映纺织品的抗菌性能。
因此,均匀的样品剂量在抗菌测试中非常重要。试验菌的培养时间对微生物的生长速度有很大影响,也会影响试验结果。因此,不同的孵育时间可能会导致不同的检测结果,不同标准的孵育时间也有很大差异。
菌种的产生对试验结果也有一定的影响。受试细菌传代越多,细菌的活性越弱,其生化特性可能会发生变化。测试结果不能真实反映产品对测试细菌的抗菌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