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产品非法添加化学药物受到重点监督,疫情下,消费者要如何辨别?
不久前,*高检检察技术信息研究中心在对“消”字号产品抗(抑)菌制剂添加情况进行检测过程中,发现抗(抑)菌制剂中非法添加化学药物和说明书不符合要求的现象较为普遍。因此,*高检第八检察厅挂牌督办了一批“消”字号产品抗(抑)菌制剂非法添加药物公益诉讼案件线索。
什么是抗(抑)菌制剂?
抗(抑)菌制剂属于消毒产品中的卫生用品大类,是直接接触人体皮肤粘膜、具有一定抗菌或抑菌作用的制剂(栓剂、皂剂除外)。能起到保护人体清洁卫生,降低外界致病微生物对人体侵害的作用。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抗(抑)菌制剂有女士抗菌洗液、抗菌漱口水、抑菌洗手液等,都是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产品。
抗(抑)菌制剂包括两类产品:
抗菌制剂,这类产品对微生物具有杀菌作用,在使用剂量下对检验项目规定试验菌的杀灭率≥90%;
抑菌制剂,这类产品对微生物具有抑制作用,在使用剂量下对检验项目规定试验菌的抑菌率≥50%,与抗菌制剂比较而言,抑菌制剂对微生物的作用要弱一些,仅仅是抑制微生物生长而非杀死微生物。
因此,虽然抗(抑)菌制剂中的抗菌或抑菌成分对微生物有一定作用,但是浓度较低,与药品有本质区别。
“消”字号抗(抑)菌制剂禁止违规添加化学药物
根据2014年国家卫生部卫生监督局发布的《消毒产品卫生安全评价规定》,抗(抑)菌制剂属于“具有中度风险的消毒产品”。同时,在《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中,明确规定“消毒产品禁止使用抗生素、抗真菌药物、激素等物料”。而一些声称含紫花、黄芪、鸡血藤、狼毒、苦参、蛇床子、金银花等纯天然植物成分没有副作用的药品,可能存在违规添加激素、抗生素、抗真菌药物等情况。
“消”字号抗(抑)菌制剂不是药品,但部分抗(抑)菌制剂生产企业为牟取私利,添加禁用物质,在产品标签说明书标注与药品类似用语的宣传内容,严重误导消费者。如果消费者或患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使用含有激素、抗生素等成分的产品,将有可能产生代谢紊乱、延缓组织愈合、抑制儿童生长发育、过敏反应、感染等不良后果。
消费者如何辨别?
消毒产品分“三大类”。*、第二类消毒产品需检测和备案,而抗(抑)菌制剂属于第二类消毒产品。
根据《消毒产品卫生安全评价规定》,按照用途、使用对象的风险程度实行分类管理,其中*、第二类消毒产品,须在具备CMA资质认证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开展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稳定性试验、杀灭/抑制微生物试验、皮肤粘膜刺激试验等毒理安全性的检验,并经过卫生安全评价合格方可上市销售,且同期须在“全国消毒产品网上备案信息服务平台”进行备案。
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要科学合理使用消毒产品,学会认准“消”字号、认清消毒产品功能、看清产品信息内容,必要时在全国消毒产品网上备案信息服务平台查询,并严格遵循说明书规定使用。
随着社会对公共卫生安全的不断强调,消毒产品已经逐渐得到了消费者日常的关注。与此同时,*高检对此类案件线索督办提出了具体要求,也反映了卫生行政监管部门在不断强化对抗(抑)菌制剂类消毒产品的监管,进一步规范辖区内消毒产品市场秩序。因此,生产商也应加强对产品的检测,积*做好备案,遵循法律规范,才能推动市场和谐发展。
疫情期间,如何正确使用消毒产品
1、含氯消毒剂(如84消毒液等)可用来擦拭家具表面、地面和桌面,也可以浸泡衣物来杀灭细菌。但是在使用前一定要按照比例加水稀释。
2、含氯消毒剂不能和洁厕灵、酒精等其他洗涤剂、消毒液混合使用,会导致氯气中毒。也不能消毒蔬菜、水果等食品。
3、对皮肤有刺激性,在使用时要戴手套,避免接触皮肤,尽量不接触金属材质,不要使用在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上。
4、75%酒精可用于表面消毒,还可以擦拭手机、遥控器、开关、门把手等区域。不过,不可将酒精用于大面积喷洒,环境物表消毒,远离火源,密封保存。
5、房间保持通风。